服务热线:13220391301
位置:主页 > 本院新闻 >
舍小家,顾大家|疫情下,那些负重前行的福源人
作者:重庆福源养老院     发表时间:2020-03-19     阅读次数:172     字体:【 】    
  疫情,在春天的开场白里渐渐暗淡了下去。尽管,我们依然不知道这场曾经直击生命的战争什么时候彻底画上句号,但起码,普罗大众已经初离了那份恐惧。风浪渐去的背后,我们不会忘记,白衣战士的舍小家顾大家,无数人民子弟兵、民警、志愿者的高强度一线工作,无数企业的跨界转产,海内外国人的爱心接力……艰难的时刻,往往也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然而,在举国抗疫的战事中,有一群人他们虽然小众,却也托起了一片和暖的天空。这些人,便是养老人。逆流而上,勇于担当,当我们想尽词语去赞美他们,却总觉得文字单薄。毕竟,身体力行的坚守不是只言片语便可表达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那平凡、艰难却闪着光的日子。
 
  “家人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
 
  “我现在离开养老院,生命是安全了,但是这个事我会自责一辈子。”无硝烟的生命保卫战已经打响,考虑到长者的情绪与安危,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责任感催促着李老师,一直坚守在养老疫情防控最前线。
 
  对接协调,组织消毒测温,探望安抚长者,与家属沟通,协调生活物资,协调长辈护理工作,照顾员工情绪……面对大大小小的事情,李老师就像上了发条的人,和机器不同的是,她的内心身怀着一份责任和情谊,所以亲力亲为,所以不敢懈怠。
 
  “以前我是主管护师,在医院做了10几年的医护人员,如果现在还在从事医护工作,我也会主动申请到前线工作。而现在,在养老院里我比其他人经验丰富一些,现在长辈需要我们的时候不顶上什么时候顶上呢?毕竟,我留下来长辈更信任,员工心里也有底,工作更好开展”
 
  疫情期间,李老师冲在养老一线日夜坚守,但是想起来家里年迈的父母以及丈夫孩子,李老师不禁哽咽起来“我压力最大的时候是1月27日,我丈夫开始发烧,整整烧了5天,才稳定下来。那时也是养老院内防疫工作的关键时刻,我丈夫因发烧去医院检查,12岁的儿子只能在家跟着爷爷奶奶,但是儿子跟爷爷奶奶一年见不了几次,我又担心父母照顾不了调皮的孩子。我在电话里嘱咐孩子,要听爷爷奶奶的话,照顾好自己,勤洗手,戴口罩,也是那一次,我第一次在孩子面前显得很无力。家人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我感受到自己是多么渺小、无助。”就这样,李老师强压着内心的忐忑,却在工作中小心翼翼地藏起了自己的担心,丝毫不显露。好在李老师的丈夫经过隔离观察身体恢复健康,李老师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
 
  尽管艰难,但生活中却不乏阳光。说起养老院内的小伙伴时,李老师脸上顿时绽放了光芒。疫情期间,机构内的3楼成了重点防控区域,因为三楼住的是失智老人,自身防护意识差,抵抗力低,导致有长辈发烧。但是小伙伴们丝毫没有畏惧,很多还是95后的孩子们,都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到长辈的房间里照护、消毒,一直坚守在一线。聊到这里,李老师深呼吸一口,她说“没想到这帮孩子在关键时刻这么坚强,我特别感动。”
 
  短暂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了在养老院里协调有序,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内心也有自己的软弱,只是牺牲了照顾家人的时间,用坚强的盔甲为长辈筑起安全健康的生活。
 
  别家都是丈夫出门取菜,他家却是妻子忙里忙外
 
  “从没想过做伟人,特殊时期,多个人多份力,我就回来了。”疫情防控刻不容缓,春节期间很多员工都回家无法返回,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工程主管陈老师第一时间赶回养老院,克服家庭困难,义无反顾地参与养老战“疫”第一线。
 
  春节前夕,陈老师本已在家休假,但是考虑到养老院内还有很多外部物资需要对接,比如消毒用品、厨房的食材、老人的药物等,还担心着养老院消防的安全问题。想来想去,陈老师赶在养老院封闭式管理前,毅然回归。由于自己经常外出采购,为了养老院楼上的长辈安全,陈老师主动提出在中控室打地铺,不去楼上的单人单间居住。一个多月以来,除了外出对接物资,其他的时间全都自己在中控室度过。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陈老师用养老人的执着与信念守护着长辈,一家老小的生活重任却全压在了妻子身上。疫情之下,别的家庭都是丈夫出门取菜,陈老师家却里里外外的担子都得靠妻子,不仅冒着风险出门取菜,回家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和年事已高的父母。非常时期,陈老师把非常的爱给了养老机构,却对家庭多了一份亏欠。舍小家、为大家,说起来不过六个字,真要做出来却是需要一份勇气和认定,背后更有着家人特别的理解与支持。这份齐心协力的责任担当,是陈老师和他的家人给我们上的无比生动的一课。
 
  “等疫情结束,回家好好补偿老婆孩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养老院里的科学膳食主管吴师傅带领膳食团队为长辈与员工提供了战“疫”坚实的饮食保障。当养老院还沉浸在浓浓的夜色中时,后厨点亮的第一盏灯划破夜的宁静,这只是疫情下普通的一幕。
 
  跨越时空,同一片星空下的那一端——吴师傅家里,妻子与孩子却面临着缺少蔬菜的困境。因为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家,疫情严重,妻子买菜成了困难,而吴师傅也只能嘱咐妻子给孩子用鸡蛋煮面条,艰苦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保证营养跟得上。说到这吴师傅不禁感叹“我能做的只有不停地鼓励老婆孩子让他们坚持,等疫情结束后,我回家好好补偿他们。”
 
  其实,陈老师和吴师傅都是普通岗位上的一员,可以正常休假,陪伴照顾家人。但是关键时刻,他们舍弃小家,挺身而出,毫不犹豫的返回养老院大家庭,坚守岗位,分担工作,用自身行动证明了,照顾长辈,没有小角色,每个人都很重要。
 
  “儿女说我不在家不是完整的家,但这里也是我的家”
 
  陈老师是福源养老院6楼的生活助理,负责照顾11位自理型长辈。她每天6:30准时上岗,给长辈叠被子、打热水、送餐、每天给每位长辈测量三次体温、两次血压……直到晚上8:30协助长辈洗澡、泡脚完以后才休息。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陈老师的微信步数每天都显示两万多步。而每进一次长辈房间,就需要在门口给手消毒,每天至少消毒100余次,除了骤然上升的工作量,陈老师还要对长辈进行疫情心里疏导,安抚长辈的情绪。有的长辈在房间待得久了,就抱怨“我又没有发烧,一切正常,为什么限制我的自由,不让我出去”;陈老师每次都耐心的给长辈解释劝导,慢慢的长辈们对疫情的认识越来越深,抱怨声越来越少,开始适应疫情下的生活。
 
  如今,这种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年前她把休假的机会让给了实习员工,谁知疫情爆发,实习员工滞留家中,她独自担起了照护起11位长辈的职责。而陈老师对每位长辈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家属们感动不已,纷纷在微信家属群里对陈老师表达感激之情。一句感谢和认可,让陈老师觉得这些日子里的辛苦忙碌变得无比有价值。
 
  当说起家里的情况时,陈老师难掩愧疚之情“我已经两个多月没回家了,女儿说:“妈不在家就不像一个完整的家,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我也想家,想女儿,但想想养老院里这11位长辈也是我的家人,心里总是割舍不下,疫情时期他们更需要关爱、更需要家的温暖,我不光要在生活上照顾好他们,更要成为他们心里的一个支柱,因为他们待我也很好。
 
  结语
 
  眼看春天的脚步已经纷至沓来,与其说我们正期待一场久违的春天,其实更是一份安然落定。等到那时,每一位一线的养老人才能踏踏实实地回个家,好好看看自己的父母孩子。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防疫工作重于一切,长辈安全重于泰山。不是不怕,是来不及怕,使命让他们必须向前,点点滴滴筑沙成塔。感谢每一位一线养老人,感谢每一位福源养老院家人,感谢所有的患难见真情!
 
  以上就是重庆南山养老院福源的小编分享的资讯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如需了解更多重庆养老院,南岸区养老院相关资讯,请关注我们重庆福源养老院南山总院的网站或来电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大家的支持!
 
上一篇:疫情下的南山养老院暖生活:内心有信念,生活有依托
下一篇:福源气质奶奶,分分钟秒杀年轻人